♥ 流星语 ♥

Monday, May 23, 2011

擔心是負面能量

1. ◎在面對人生的起落挫折時,法鼓山提倡聖嚴法師的“四它”理念:面對它、接受它、處理它、放下它。當我們遇到重大困難時,請問果祺法師,這“四它”能否就解決問題了嗎?

我最近在處理一個學生的個案:老師說學生作弊,但是學生解釋那是之前做過的筆記,夾在書裡,他沒有作弊。

我告訴學生,遇到問題就要去面對它;一般人都不敢面對,不敢接受問題,因為被冤枉,不能接受。接下來就要去處理它,先作好兩個準備:一是做最壞的 打算,然后是做最好的準備──大不了被休學,也可能是記過。問題來到就要處理它,例如找班主任或學校主管,證明他不會作弊,而且他已受了五戒,至少就不能 說謊。一旦真正處理了,不管處理得好不好,都要把它放下。
過后,我跟學生說,這一件事沒什么大不了,過了10年以后,只是一件小事,對他的人生來講,只不過是一個點!

每個人的心靈成長,都會有些障礙;就像爬山,需要消耗體力,會比較累,但是身體會健康。只要知道這只是一個過程,不要擔心,只要關心;擔心是負面 能量,關心是正能量。這就像一般父母親擔心小孩跌倒,結果小孩真的跌倒了!那是念頭造成的,轉念很重要,要活,要死,只是一個念頭的轉變!透過“四它”, 作最好的準備,作最壞的打算即可。
 
2. ◎請問師父,“放下”是消極,還是積極的態度?

一種是根本沒有處理,就說放下了,其實是放棄!一種是處理完了,不管處理得好與不好,都要放下,真正的放下是積極的。

放不下等同放棄,或是不抵抗,我們應該要“提起該做的責任,放下無謂的煩惱”。比如說,面對他人的錯誤,該是以面對問題、接受問題、處理問題、放下問題。

學會放下的準則就在慈悲與智慧的運用,如何使用智慧與慈悲呢?除了不斷練習之外,過度的智慧而沒有慈悲,則會讓人感到狂妄;過度的慈悲沒有智慧,則會讓人得寸進尺被欺負,形成“爛慈悲”。所以過與不及都是不適當──讓別人起煩惱,沒有慈悲;讓自己起煩惱,沒有智慧。

3. ◎師父,我在網站上讀到你一句很有意思的法語:“欣賞別人的優點,瞭解自己的優點;學習別人的優點,改善自己的缺點;不要妒嫉別人的優點,不要暴露自己的缺點。”可是,人們一般上只看到別人的缺點,為何卻看不到自己的缺點呢?

你看到別人的缺點,其實就是你的缺點!就好比你在鏡子上看到自己的臉上有骯髒的東西,你要擦臉,還是擦鏡子?你當然答:擦臉。可是一般人都是擦鏡子,因為希望別人改變,自己卻不願改變!

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,我們茫然、迷惘,在未知中找尋安全感,在記憶裡找尋立足點,心被念頭建構在過去與未來中穿梭,就這樣迷失了。為什么活?為什 么死?活著做什么?死了去哪裡?是誰在吃飯、睡覺?為何有執著?是誰在執著?是誰放不開?是誰放不下?想哭就哭,想笑就笑。是被誰綁住?沒有人綁住你。一 切自由自在;是誰在聽?是誰在看?一天過一天,連自己是誰都不知道?放不下到底是誰?

生、老、病、死,一閃即逝的念頭,全是無法保持不變,都是短暫的有;但相反的,我們的執著與痛苦,都是建立在看不透所有東西只是短暫性的。

念佛是誰?是嘴巴在念,還是念頭在念?但應該要用心在念佛,但心在哪裡?要先知道心在哪,才能夠修行。

心不隨境轉,但心可轉境,不管環境、念頭、身體,時時刻刻與自己的心在一起,這就是淨土。再清楚地說,就是練習放下。放不下什么呢?放不下自己過往的經驗、自我主觀意識;放下了,心就自由了。

放不下會造成心不由己,身不由己,活在過去與未來,開始有煩惱與痛苦,心要平等開闊,從不分別開始。心有煩惱,就會被限制住,比如說,如果不分別痛苦與快樂,樂于當下,則不會被時間、空間所限制。空與無的目的,在于放下。

“法爾如是”,意思是指“就是這樣”,口渴就是喝水,肚子餓了就吃飯,生活可以很簡單,別被慾望牽著走。在練習放下的過程,即是修行,也是走在成佛的道路上。

4. ◎請師父從“四它”,談談法鼓山提倡的“四種環保”的理念……

(一)心靈環保:法鼓山的具體工作,就是在觀念上,勸導大家少欲知足,知恩報恩。在方法上,勸勉大家要用念佛、拜懺、持誦、禪修等項目,來做心理層面的淨化。

(二)生活環保:如果生活整潔、簡樸、節約,就不會浪費自然資源;安寧、平靜、清淨,就不會製造環境污染,人類生活環境的品質就會改善。

(三)禮儀環保:目前法鼓山所提倡的禮儀環保內容包括──在個人方面,待人接物時要合掌問訊,一言一行,尊敬對方,並且不說粗俗語、低俗語、流俗語。在社會群體方面,提倡婚喪喜慶的隆重莊嚴。

(四)自然環保:佛陀曾告知,我們的身心世界都是修行佛法的道器和道場。我們所處的自然環境,要將它當成自己身體的一部分來看待。因此,不但對動物要愛護,對植物以及一切生物的生存環境,空中的、地面的乃至地下一切資源,都要善加保護。


摘自《中国报》 心灯 - 果祺法师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